臨床癥狀
病豬精神沉郁,體溫升高到40℃~41.5℃。呈稽留熱,食欲減退甚至廢絕,眼流膿性分泌物。可視黏膜發(fā)紺。病初便秘,后拉稀,惡臭帶血并混有白色黏膜。全身發(fā)紅,耳尖、腹部、頸部及四肢皮膚有紫斑,指壓不退色。公豬包皮有混濁尿液,頸部腫脹堅硬,觸之敏感。病豬咳嗽,呼吸困難,叫聲嘶啞,鼻流出漿液性或黏稠分泌物,個別豬鼻孔流出帶血泡沫,嚴重的呈犬坐式張口呼吸,終因窒息死亡。
病理變化
共剖檢病死豬5頭,病理變化基本相似,全身淋巴結(jié)腫大,出血,呈暗紅色,胃底部黏膜、膀胱黏膜出血,脾臟表面有丘狀小點出血和綠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。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,回盲瓣、盲腸及結(jié)腸黏膜有鈕扣狀潰瘍。
喉頭有出血斑和出血點。心冠脂肪、心內(nèi)膜有出血點,肺水腫呈暗黑色,并有散在的大小不一肺炎灶,氣管、支氣管內(nèi)有黏液性泡狀分泌物,并混有數(shù)量不等的血性泡沫。胸腔和心包積有多量淡紅色的混濁液體,頸部皮下水腫,肌肉充血、淤血。
實驗室檢驗
直接鏡檢 取病死豬的心、肝、脾組織直接涂片,用革蘭氏染色后,鏡檢可見明顯的革蘭氏陰性紅色小桿菌。以姬姆薩氏染色,菌體多呈兩端鈍圓,兩極著色膿染的短桿菌。
細菌分離培養(yǎng) 以無菌操作取病死豬肝、脾組織,接種于鮮血瓊脂平板培養(yǎng)基上,經(jīng)37℃培養(yǎng)24h,見血平板上長出淡灰色、濕潤、圓形、露珠樣小菌落,不溶血。取典型菌落制涂片,革蘭氏染色,可見革蘭氏陰性兩極膿染的短小桿菌。
生化試驗 分離的細菌能發(fā)酵甘露醇、葡萄糖、蔗糖、果糖,產(chǎn)酸不產(chǎn)氣,不發(fā)酵乳糖、棉子糖、木糖。分離的細菌進行硫化氫和靛基質(zhì)試驗,結(jié)果為陽性。V—P和M.R試驗均為陰性。
藥敏試驗 挑取生長典型的菌落均勻涂布于鮮血瓊脂平板上,用多種抗菌藥敏紙片做抑菌試驗,結(jié)果該菌對卡那霉素、氟苯尼考、土霉素敏感。
取病豬脾、扁桃體觸片,豬瘟熒光抗體染色,細胞漿有綠色熒光。
通過臨診癥狀、病理變化、實驗室檢驗,可診斷為豬瘟與豬肺疫混合感染。
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治療方案
對病豬及可疑病豬立即隔離飼養(yǎng),特別是貴重的種豬,在備有抗豬瘟血清的單位可用其治療;對發(fā)病豬場及附近豬場體溫正常、尚未出現(xiàn)癥狀的豬只,立即全部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(2~4頭份)進行緊急注射,可有效地制止新的病豬出現(xiàn)、縮短流行過程、減少部分損失;發(fā)病豬舍、運動場、飼養(yǎng)管理用具用消毒藥液進行消毒。糞、尿及墊草等污物堆積發(fā)酵后作肥料利用;死豬深埋或銷毀、化制。需要對患病豬進行治療時可參考以下中西醫(yī)結(jié)合治療方案。
處方一:抗豬瘟血清25毫升,硫酸慶大霉素16萬~32萬單位。病豬未出現(xiàn)腹瀉時應(yīng)用。供體重25~50千克豬只1次用,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,每天1次,連用2~3次。
處方二:紅霉素60萬單位,注射用水10毫升,5%~10%葡萄糖注射液150毫升。供體重40千克豬只1次靜脈注射,每天2次。并配以中草藥治療,處方為:玄參14克,連翹13克,桔梗16克,枳殼14克,荊芥7克,車前子16克,麥冬16克,生地7克,知母30克,生石膏30克,薄荷7克,金銀花25克,蒲公英25克,甘草10克。按處方配藥,共粉碎為末,白米粥為引沖灌,每天1劑,分2次服用。用于溫和型豬瘟的早期輔助治療。
處方三:紅霉素25萬~75萬單位,25%葡萄糖20~80毫升,30%安乃近10~20毫升。紅霉素和25%葡萄糖混合后耳靜脈緩注,30%安乃近肌肉注射,每天1次。并配以中草藥治療,處方為:生石膏100克,板藍根30克,玄參20克,連翹30克,知母30克,生地30克,桔梗20克,黃連15克,梔子20克,丹皮20克,金銀花20克,紅花20克,桃仁20克,赤芍15克,大黃40克,芒硝100克,鮮竹葉20克,甘草20克,黃芩20克。按處方配藥,糞稀減大黃、芒硝,渴甚者加花粉、麥冬各20克,水煎2次,合并煎液,供體重50千克豬只服用。清熱解毒、活血化淤、涼血救陰、促進食欲,用于治療早期溫和型豬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