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豬的附紅細胞體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、熱性傳染病,臨診上以發(fā)熱、貧血、黃疸、呼吸困難、皮膚發(fā)紅或豬體極度虛弱為特征,嚴重時會導致死亡。
豬附紅細胞體病屬于寄生蟲性疾病,在實際的養(yǎng)殖過程中很多養(yǎng)殖戶對豬附紅細胞體病并不是很了解,導致在養(yǎng)殖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損失。
母豬有附紅細胞體,小豬生下就有敗血癥狀,不吃奶,產后不食,呼吸急促,皮膚發(fā)紅,產道感染嚴重為特征的頑固性疾病。經會診,初步診斷為:應激引起的母豬產后敗血癥,并進行了為期七天的綜合治療,病情很快有所控制,但停止用藥后,病情又恢復初期癥狀。
主要表現為體溫反彈嚴重,皮膚由紅變?yōu)檩p度發(fā)紺,四肢走動無力,兩后肢起臥困難,喜臥貪飲,小便赤黃,大便狀如“算盤子”樣。根據以上癥狀,治療方案,在抗感染、補充體液的同時,加入了治療附紅細胞體病的藥物,二天后病情明顯好轉,經治療,大部分母豬體溫正常,食欲恢復;五天后,所有發(fā)病母豬精神、食欲進入正常狀態(tài),除一頭母豬因子宮沖洗后全身感染嚴重,能量攝入量不足,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外,其它發(fā)病母豬在短時間內均有效治愈。
一、豬附紅細胞體癥狀
發(fā)病的豬體溫在40~42度,尿液發(fā)黃或者茶褐色或者血尿,身上發(fā)紅,背上有出血點(可以擦掉),皮膚蒼白或者發(fā)黃,這三個明顯特征,可以判斷豬是得附紅體。
1、全身尤其是耳根后出現大量針狀出血點。出血點比較小,呈現彌漫性,從毛孔滲出(這一點很典型);從遠處看全身通紅;看豬的腹部,可見鐵繡色出血點。
2、慢性發(fā)病過程較長,糞便干燥、尿黃,眼睛分泌物成紅色淚斑樣,體溫忽高忽低,逐漸消瘦,皮膚先發(fā)紅,再發(fā)白(貧血造成),最后開始出現黃疸;豬群消瘦,生長遲緩。
3、母豬:產前2-3天體溫升高,采食量下降;出后出現陰唇和乳房水腫的癥狀,造成母豬缺奶、少奶甚至無奶的現象,母豬缺乏母性;懷孕母豬出現早產、弱胎、流產現象;斷奶母豬通常會出現發(fā)情率低,屢配不孕的現象。
4、仔豬:3月齡以內的仔豬所表現出的身體癥狀是皮膚蒼白,黃疸,耳尖、尾根及四肢末端發(fā)紫;豬群出現高熱,呼吸困難,先便秘后腹瀉,稍微大點的豬會出現全身皮膚發(fā)紅,丘疹性隆起,邊緣發(fā)紺。
5、育肥豬:體溫升高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顫抖或臥底不起。皮膚發(fā)白,眼結膜發(fā)黃,病豬耳頸、腹部、胸前及四肢等部位內皮膚發(fā)紫,并伴有便秘或拉稀癥狀。部分豬四肢末端、耳尖及尾根部位壞死,有的出現流口水,咳嗽。
總結:該病的主要特點是貧血、黃疸、呈稽留熱(打針就吃食,不打針就繼續(xù)發(fā)熱)。針狀出血點:發(fā)病早期皮膚發(fā)紅,后期蒼白(貧血造成),最后發(fā)黃,出現黃疸,消瘦,尿液從黃色最后變?yōu)獒u油色(溶血造成)。
二、臨床癥狀
患病母豬發(fā)病時間主要集中在產前產后,初期主要表現在體溫偏高(41.5℃以上),呼吸急促,不食,喜臥,全身皮膚發(fā)紅,分娩無力,產死胎、弱仔或產期推遲;產后產道感染嚴重,連續(xù)幾天產道排黃紅色穢濁難聞的液狀物;中后期由初期的皮膚發(fā)紅變化為局部紫紺,兩耳、頸下、腹底、臀部尤為明顯,四肢走動無力,輕度搖擺,嚴重病畜后軀輕癱,小便赤黃,似“醬”色,大便如“算盤子”樣,個別病畜伴有乳房炎和陰戶水腫;后期還有部分豬皮膚蒼白、黃疸、貧血,如不及時治療和補給能量,很快因心力衰竭死亡。
三、剖檢變化
對死亡母豬及時剖檢,可見血液色淡黑而稀薄,皮下脂肪輕度黃染,頜下淋巴、腹股溝淋巴、腸系膜淋巴蒼白水腫,胸腔有少量積液,肝腫大呈黃棕色,膽囊充滿黑黃色膠樣膽汁,脾腫大變軟,腎腫大呈土黃色,有少量針尖大出血點,子宮內存有大量穢濁物,宮腔嚴重腐敗感染,胃部充氣無內容物,直腸中存在大量無力排出的干枯糞球。其它臟器未見異常。
四、實驗室診斷
對患高熱癥的母豬進行耳靜脈采血,姬姆薩染色,高倍暗視野查看,微調稍動,可觀察到游離在血漿中呈球形、橢圓形、棒狀及不規(guī)則閃光體;蟲體上下、前后、左右滾動,大部分蟲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并圍成一圈作不規(guī)則的盲目運動。
根據臨床癥狀、病理變化、實驗室檢查,可初步診斷為產后敗血癥與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。